记者李凯旋李贝贝北京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收到监管工作函到部分回复,中国重工(601989)用了近2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中国重工接连6次延期回复监管工作函。作为船舶行业的巨头,中国重工为何在回复监管工作函一事上如此“拖延”?
8月10日,中国重工发布公告,回复了监管工作函中的部分内容,对管理费用增加、职工人数减少但职工薪酬增加、研发费用大幅增加等问题给出了回复,且会计师同步给出了意见。但是在市场原材料成本下降、船卖价升高,公司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这一问题上,中国重工仍未给出解释,仅表示在相关事项还在调查中,待证监会完成调查工作后另行回复。
针对相关问题,《》记者向中国重工方面发去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2022年业绩遭问询
6月17日,中国重工发布公告,表示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监管工作函显示,上交所要求中国重工补充关于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期间费用、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的金额等方面的信息。
事件的起因与中国重工2022年的业绩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重工的营业收入为441.55亿元,同比增长11.67%。但是,在如此可观的营收进账下,中国重工却出现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61亿元,同比下降1128.06%。
与此同时,自2021年开始,中国重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负值。2022年,该项指标达到-35.99亿元,跌幅持续扩大。
针对大额亏损以及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原因,中国重工方面表示:其一,受行业环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综合成本上升、子公司武昌造船整体搬迁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公司在报告期内对可能减值迹象的相关资产进行减值准备,金额达到18.70亿元;其二,2021年同期,子公司武昌造船收到土地补充款并确认资产处置收益10.46亿元,2022年则无该类大额资产处置收益。
至于经营性现金流继续为负的原因,中国重工方面表示:其一,按照船舶行业惯例,销售回款与采购支出时间节点不完全匹配;其二,根据生产经营进度安排,物资设备等采购支出同比增幅较大。
从上文可以看出,2022年,中国重工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计提减值增加和其他收益的减少。除了大额亏损遭监管问询之外,上交所还要求中国重工期间费用特别是管理费和研发费同比大增的原因。此外,在中国重工财务人员和行政人员减少的同时,管理费中的职工薪酬同比增加31.05%,以及研发人员的人数增长与研发人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的幅度也较为不符。
延期6次回复
苦等近2个月之后,8月10日,中国重工终于上交了监管工作函中部分问题的回复。
针对管理费用的变动,中国重工在回复中表示,公司2022年管理费用为40.71亿元,较2021年增加6.59亿元,同比增长19.31%,其主要是因为职工薪酬、修理费上涨。
至于为何员工减少但薪酬增加的原因,中国重工方面表示:其一,管理费用部分的职工薪酬中,除了财务人员和行政人员之外,还包括分流人员、内退人员、生产部门短期闲置人员等。尽管公司的财务人员和行政人员人数较2021年底减少8.02%,但人员的总额增长幅度超过10%,如下属主要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等公司的内退人员、暂时闲置人员等较2021年同比增加46.65%,对应增加职工薪酬1.05亿元。
此外,中国重工方面还表示,根据考核结果确定的计入管理费用的工资及绩效奖金相应增加,且属地职工社会平均公司提高,导致薪酬支出同步增长。同时,2022年,中国重工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减员增效,总计分流人员1372人,导致辞退福利等补偿金同比增加2.62亿元。
至于研发费用的大幅增长,中国重工方面表示,其主要由两部分原因,一是由于协办外包费用增加,且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公司给予研发人员相应的效益工资和成果奖励增加;二是2022年,公司工程试制类研发项目同比增加,也导致投入科研试验试制材料相应增加。
此外,关于薪酬方面的问题,中国重工的会计师也给出了核查程序及核查意见,表示中国重工对于期间费用的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同时,中国重工还对信用减值损失这一问题进行了回复。根据中国重工年报数据,2022年,公司其他应收款期末账面余额为14.81亿元,较2021年底的17.59亿元有所减少。但就在减少的背景下,中国重工仍对2022年的应收款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59亿元。
对此,中国重工方面表示:“公司采用预期信用损失办法计提其他应收款信用损失,公司考虑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等信息,计算合同应收的现金流量与预期能收到的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的现值的概率加权金额,确认预期信用损失。”
“逆市场”资产减值仍未给出回复
实际上,与资产减值损失的疑点相比,上文中提到的中国重工回复的问题算是“毛毛雨”。上文提到,2022年,中国重工出现较大额度亏损的主因之一便是进行了大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重工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达到19.23亿元,同比增长178.3%,是自2018年以来的最高值。
其中,存货跌价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为18.51亿元,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为0.53亿元,合同资产减值损失为0.18亿元。根据克拉克森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3%,较2016年至2021年均值上升24.9%。成本端方面,造船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钢材价格有所回落,SHFE热轧卷板2022年交易均价同比下降16.35%。这表明,市场的外部数据与中国重工给出的造成资产减值的原因即原材料成本上升、部分存货账面成本高于可收回金额等正好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要求中国重工补充披露2022年新船价格上涨且钢材价格回落的背景下,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大幅高于2021年度的原因及合理性,并列式计算过程。此外,上交所还要求中国重工说明在以前年度就相关资产的减值损失计提是否充分,并提供依据,且请会计师发表意见。
但中国重工暂时没能就这些问题给出回复。中国重工方面表示,相关调查工作尚在进行中,将会在证监会完成调查工作并对调查事项形成结论性意见后,另行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复。
针对中国重工遭受问询这一事,《》记者向中国重工方面发去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回复。后续,记者会持续关注中国重工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