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6日,上海书展。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这两天,上海书展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我虽在外地,但也从很多上海亲友的朋友圈中,感受到了一种满城书香、人人读书的热烈氛围。每每这个时候,我总会在心中想这样两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前两天,因为姑娘调皮闹腾,我吼了她两句,又因为说了句情绪话,惹得老婆也泪流满面。一瞬间,母女两个都被我得罪了。等我冷静下来,感到懊悔,老婆也说我,“你的暴脾气啥时候能改改,你看女儿现在就随了你了,犟得很”。
其实我也经常反思和暗示自己,越是面临情绪化的氛围,越要保持冷静。或许,这也是我喜欢阅读历史类书籍的原因,我希望能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会让自己温和些,再温和些。我不停暗示自己:毕竟是读过几本书的人,不能被情绪左右。
【资料图】
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心静才能理性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也方能温和待人。后来我发现,很多时候还是自己心里的执念太多,总希望孩子这样那样,能听话一点;总希望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一旦事与愿违,情绪就占据了主导,很多问题便在不欢而散中被拖延,累积到下一次矛盾中。
对我来说,读书确实有调节情绪的作用。我专门在蜗居的小房子里留了一片小天地,断断续续累积了千余本书,有趣的,有用的,都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等待被唤醒。这种心境,余秋雨在《藏书忧》一文中有过精妙的阐释,“书房的形成,其实是一种双向占有,让你占领世间已有的精神成果,又让这些精神成果占领你。当你渐渐在书房里感到舒心惬意了,也就意味着你在前人和他人面前开始取得了个体自由。”
其实,有没有书房倒无妨,只要喜欢哪里都能阅读。高兴了,看书;悲伤了,也看书。关键是通过阅读,让自己的心胸更宽阔些,心灵更纯粹些。不管是对待孩子家人,还是身边的朋友,周遭的陌生人,能够把自己放得心平气和些,既不凌驾于一切之上,也不自卑到尘土,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人是复杂的,社会环境也是复杂的,读书可以让我们在纷纷扰扰的生活里,获得宁静,把复杂的人和事简单化。
读书读到现在,我好像在不断验证一件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不仅有重复的历史和历史的重复,其实人也一样,人性几千年来几乎从未变过,我们的思想和情绪终归逃不出“熙熙攘攘”的利益桎梏。
从生理学刺激来看,我觉得阅读带给人两种情绪上的变化,一种是当你读到惊艳处,或作者的神来之笔时,会有一种多巴胺刺激,让你觉得爽,过瘾。当然,这种刺激是基础性的,短暂的。还有一种是读完一本书后,人可以获得内啡肽奖励,它是我们完成了某一个事情后,感受到的内心平和和静宁,它是深刻的,持久的。
比起以前,我的暴脾气已经改变了很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受读书的影响。虚荣一点地讲,既然自诩爱读书,自然不能放任自己做情绪的傀儡,该忍住的时候还是要忍住。对自己好,对家人也好。毕竟孩子那么可爱,老婆那么体贴,再发脾气就是作妖了。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